对于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而言,构思是前提,拍摄是基础,剪辑是关键。剪辑是将素材排列组合、加工整理,最终产生成品的系统工程,其间涉及镜头长度的选择、镜头与镜头的组接、段落间的转场以及声音和画面的组合等方方面面。尽管影视作品起始于创作者的构思策划,并在拍摄完成的声画表现中得以体现,但最终的面貌和品质还是决定于剪辑时对素材的选择、组合和转换。
影视作品由不同的段落组成,段落由字词(镜头)和句子(镜头组)组成,因此,镜头是一切影视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然而,诞生初期的电影都是用一次性拍摄、不经剪辑的镜头制作而成的一般是用一个固定的全景镜头忠实地记录现实生活或者舞台表演等,只有当胶片不够长或需要改变场景时,才会将内容分成几段来拍摄。
这里讲一个关于影视制作中,剪辑的由来的小故事。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在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用34个镜头组成了“林肯被刺”的高潮段落,这些分镜头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主人公和他目睹的林肯总统以及刺客的各方面的表现、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效果。自那之后,影视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了分镜头拍摄的好处,便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分镜头来划分影片中的不同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甚至细节。将所拍摄的这些分镜头组接在一起,便有了影视制作后期的“剪辑”。
剪辑是一项技术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工作,如何通过剪辑创作出好的影视作品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审美创作。任何人都能将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但如何通过这种组接来创造意义、抒发感情、营造美感,却取决于剪辑师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为。正如每个人基本上都能做到将文字组合成句子、段落甚至文章,但有资格被称为“作家”者总是凤毛麟角。
总的来说,剪辑绝非掐头去尾的简单裁剪,而须建立在精心比较和选择的基础之上,通过镜头的组织来创造结构严谨、节奏鲜明的影視作品,以“二次创作”增强影像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一如导游,剪辑不仅要起到领路的作用,还要带领观众领略沿途的“美景”。
因此,影視从业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设备操作技术还要更深刻地理解影视剪辑中的种种“理念”和“规律”,包括镜头组接的原则、剪接点的选择与安排、转场的技巧以及声画组合的思路等等,总之,打下扎实的蒙太奇理论基础,是成功剪辑的关键。并且软件的使用不过是实现自己想法的技术手段而已。“道”与“器”的分别,需要我们牢记于心。
摘自常江的《影视制作基础》
上海 SHANGHAI
地 址: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951号零号湾1号楼501室
联系人:王老师
电 话:13585722021(微信同号)
邮 箱:C24613326@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SERVICE HOTILINE
13585722021
工作时间:09:00-18:00
QQ:在线客服
Copyright © 2014-2018 上海蓝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4079613号